宴上有道菜,叫『蚧肉魚翅』。
還以為是什麼昆蟲肉,後來才知道蚧即是蟹。
蚧,依字典上意思,是一種壁虎科的爬行類動物,可入藥用。
但是不知道為什麼,餐飲界卻把『蚧』『蟹』互用。
問過老師,他的推測是……
蟹,筆劃多,所以就找一個字來取代。
那為什麼是蚧字呢?
很可能是因為兩字韻母相同的緣故。
蚧,jiè; 蟹,xiè。
在粵語方言亦是。
蚧,gaai3;蟹,haai5 。
我自己則推論了一個可能性。
像豆腐的『腐』字,筆劃多,服務員寫單的速度就不能快。
所以,有者把『腐』寫作『付』。
而蟹字,或許也因為這樣的緣由轉寫成『蚧』。
蟹和蚧都有個“蟲”字,而蚧跟蟹聲母韻母皆相同。
一個蟲一個jie,所以寫作了蚧。